1. <code id="dx5wh"><nobr id="dx5wh"><track id="dx5wh"></track></nobr></code>
    <object id="dx5wh"></object>
      •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 1.jpg
    2. 黨建網 > 黨史故事
      陜甘寧邊區的第一位女縣長
      發表時間:2023-03-10 來源:學習時報

        安塞,地處西北內陸黃土高原腹地,在延安的正北面。延安時期,有20多個中央直屬機關設在安塞,當時是黨中央重要的后方基地。1941年,一個消息傳到安塞,猶如一顆重磅炸彈一下子炸開了。

        安塞來了個女縣長 

        “安塞來了個女縣長”“安塞要成‘女兒國’了”。聽到這個消息,安塞的老百姓有些想不通:“別的縣長都是男子漢,為什么咱縣上要派一個女縣長?”雖然黨中央落腳陜北后,很快就在人民群眾中開展了反對封建禮教、提倡男女平等的宣傳教育,但對接受新思想不久的老百姓來說,讓一個女同志當縣長,能不能干得好,還不是很放心。加上同時又來了三位女同志,是否要把一些男同志換下來,有些干部的情緒也開始不穩定起來。

        這位女同志是誰?她為什么能到安塞縣當縣長?她能不能當好這個“父母官”?

        這位女同志就是邵清華,江蘇武進人,出生于1918年12月。1935年4月,在北京師大女附中讀書時她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天津、西安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7年10月,按組織的決定,邵清華來到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不久被派往綏德地區組織開展婦女工作。她做婦女工作時很有魄力,先后擔任三邊分區婦聯副主任、綏德分區婦聯主任。1940年12月當選為陜甘寧邊區婦聯執行委員。

        1941年,陜甘寧邊區根據“三三制”原則,進行第二屆各級參議會選舉。邊區政府十分注重對婦女群眾的發動,號召廣大婦女參選參政。延安女子大學的學生參加了邊區政府舉辦的選舉訓練班,并派出選舉工作團到綏德、清澗、子長、吳堡等縣開辦訓練班,普及選舉知識,擴大宣傳,訓練選舉干部。在選舉中,由于婦女群眾大多不識字,就采用“投豆豆”“燒洞洞”的方法,同意誰就在誰背后的碗里放一顆豆子,或請識字的人念選票,用點燃的香在候選人的名字下燒個洞,表示同意。在這次選舉中,選出鄉級女參議員2005人,縣級167人,邊區一級17人,一些婦女榮任鄉長、區長。年僅24歲的邵清華當選為安塞縣縣長,成為陜甘寧邊區第一位女縣長。

        深入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1941年7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與邊區婦聯專門召開座談會,歡送女縣長赴任。延安女子大學還從高級班選調章巖、路巖、李蘊輝三位女干部協助邵清華工作。中央婦委的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都熱情支持她,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鼓勵她以實際行動努力工作,更廣泛地聯系群眾,深入實際,多做調查研究。

        初到安塞,邵清華就深入基層一線,從最遠的七區開始調研。這里有一百多里遠,且道路崎嶇,只能徒步翻山越嶺。在面對面和群眾交談中,她了解到軍屬的困難,發現有的人好吃懶做不好好勞動、跳大神的“神漢”裝神弄鬼騙人、有些干部工作作風不好……她及時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和區、鄉、村干部研究解決辦法。第二次下鄉,她來到全縣第二偏僻的五區,了解到基層在征收糧食時,只是自上而下分配任務,但對群眾手里有多少糧食心中無底,提出的定額超出群眾承受能力,在糧食歉收年時,矛盾就特別突出。負責征糧任務的有些干部方法簡單,態度不好,引起了群眾的反感。根據這些情況,邵清華及時召開干部會議研究討論,要求各級干部講究政策,注意工作方法,特別是歉收的地方要如實報告災情,及時減少這些地方的征糧任務,對確有困難的家戶,不僅不征公糧,還發糧救濟。如此一來,群眾的困難解決了,他們很受感動,更加踴躍交納公糧,提前完成了征糧任務。

        為了提高群眾的生產積極性,邵清華親自下到每個區宣傳動員,幫助建立春耕委員會。她親自到徐家溝抓試點,組織變工隊互幫互助,生產搞得熱火朝天,就連一貫游手好閑的人也被帶動參加了生產。徐家溝的經驗很快在全縣推廣開來。安塞原來不產棉花,也很少有人會紡線織布。邵清華就請來外地一位會紡織的婦女來教大家。先動員17名婦女學習,在掌握了技術后,又派她們到各區去當老師,用滾雪球的辦法,使紡織很快在全縣開展了起來。

        “深受該縣民眾之歡迎” 

        邵清華工作有思路有方法,又公正公平、吃苦耐勞、平易近人,很快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就連那些剛開始不服氣的男同志也逐漸認可了她。

        安塞縣絕大部分人沒有長途運輸的習慣,只有個別跑運輸的腳戶。為了完成好上級賦予的運鹽任務,邵清華就以有經驗的人為骨干,以有騾、馬等牲口的人家為主,組織運輸大隊和分隊,并耐心向群眾解釋運鹽工作的意義、政策和方法。第一次任務完成后,她組織大家及時作小結。群眾看到,參與運鹽的各戶還有一些收入、運輸費用也能得到補償,表現好的還受到了表揚和獎勵,紛紛表示也愿意參加運鹽工作。之后的運鹽工作就比較順利了。

        安塞六區曾因歉收,發生過一起哄搶糧庫事件。邵清華上任后,注意傾聽群眾反映。經過調查,查實原化子坪鄉指導員張彥等個別干部平時就勾結起來盜竊糧庫糧食。在群眾吃糧困難時,既不向上級反映,也不想辦法為群眾借糧,反而挑唆群眾搶糧,企圖乘亂掩蓋他們非法盜竊糧食的罪行。邵清華下令逮捕了張彥,從重處理了貪污盜竊國庫公糧的壞分子,并在全縣開展遵紀守法教育,著重教育干部和黨員廉潔奉公,帶頭遵紀守法。

        安塞原本文化落后,女孩子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邵清華到任后,在縣政府附近辦起了一所女子小學,請女校長、女教師來任教。開始只有幾十名學生,后來發展到一百多名。學生不分年齡,按文化編班。教師、校長與學生家長密切聯系,從各方面照顧學生,幫助家長解決困難。如路遠的學生,老師就經常送她們回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可以寫簡單的信,記簡單的賬,個別的還可以給人讀報。

        邵清華作為陜甘寧邊區的第一位女縣長,她愛民為民的事跡很快傳開了。延安《解放日報》在專門報道中寫道:“該縣政府在她的主持下,一切均井井有條,成績斐然,深受該縣民眾之歡迎?!薄缎氯A日報》也稱贊她到任不久就“威聲大振,在老百姓心目中成了真正的民之父母官了”。

        1943年,邵清華調離安塞,進入中央黨校學習。之后,在河北、天津的婦聯等部門擔任領導職務,1993年退休,2013年2月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5歲。(侯曉琴)

      網站編輯:白夢潔
      黨建網出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