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詩歌不僅是他一生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的奮斗史,更是一部中國人民自辛亥革命以來,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中國革命斗爭的真實、生動記錄?!皩懻媸?,說真話”是朱德詩歌創作的主觀藝術追求,他飽含強烈的愛國憂民之情,記錄了建黨、建軍的歷史,記錄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歷史,用詩歌真實記述了其親歷過程與感想,使得其詩作具有鮮明的詩史性質。
推翻清室爭民權
朱德于1909年考進云南陸軍講武堂,接受了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同年加入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踏上了拯救舊中國于水火的道路。1911年在云南參加辛亥革命武裝起義;1915年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戰爭;1917年任滇軍旅長,在四川參加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的護法戰爭。
他的詩歌創作顯示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內容,詩歌斗志昂揚、氣壯山河,“物色風塵誰作主?請看砥柱正中流”;在他心中,救國之任,舍我其誰?“立馬五峰天地小,群山俯首拜英雄”?,F代著名作家茅盾評價朱德:“這位名震中外的將軍有很高的文學素養?!?/p>
1961年,在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之際,朱德以親身斗爭實踐為基礎,回顧了這一段歷史并形諸詩篇,寫下《辛亥革命雜詠》絕句八首。詩歌寫道:“同盟領袖是中山,推翻清室爭民權,起義武昌全國應,廢除帝制幾千年”“云南起義是重陽”“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詩作從孫中山組織同盟會一直寫到武昌起義、云南起義和四川保路運動,全面地回顧了辛亥革命。組詩的其二、其三、其四等部分對云南重陽起義更有細節的描述:“生擒總督李經羲”“舉出都督是蔡鍔”“五華山上樹紅旗,出師兩路援川鄂”,對辛亥革命的歷史進程和影響作了較為全面的藝術概括,堪稱“實錄”。組詩站在歷史與現實相結合、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相結合的高度,評價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是一組唱響辛亥革命的宏偉史詩。
起義南昌黨有軍
作為中國共產黨高級將領,朱德非常重視文學創作。他重視文學創作,不是簡單地吟詠風月,而是把它當作斗爭的武器。1940年6月,在魯藝舉行成立二周年紀念大會上,朱德講道:“在前方,我們拿槍桿子的打得很熱鬧,你們拿筆桿子的打得雖然也熱鬧,但是還不夠……希望前后方的槍桿子筆桿子能密切地聯系起來?!?/p>
朱德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留下的詩歌較少,這與戎馬倥傯緊張的戰斗生活有關,但是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回憶起這段人生經歷之際,仍然是慨當以慷,憂思難忘,寫下了《紀念八一》《井岡山會師》《紀念黨的四十周年》等詩歌。全面回顧了中國共產黨40年的艱辛歷程,評價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井岡山會師等紅軍創建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這些詩歌多宏觀、概括性的敘述與議論,其中既有對往事的回憶,也有述成敗、勵后來之意,具有很強的史詩性特點,是對該段歷史作出總體回顧與評價的作品。
其中《憶南昌起義》寫道:“南昌起義軍,潮汕一旅行。轉到湘南后,會師寧岡城”,這幾句詩記述南昌起義后,起義軍開始了長途行軍,朱德把這種戰略轉移比喻為一次“旅行”。起義軍從南昌出發,經撫州、宜黃、廣昌、石城、瑞金、會昌、長汀、上杭、大埔,直到占領潮州、汕頭,整整走了一個多月才停腳。再后來,起義軍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軍會師在井岡山,兩軍會師奠定了中國革命的光明前途,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的歷史篇章,井岡之火燎原中國大地。
解放旌旗滿地紅
朱德總司令一生經歷了漫長的戰爭歲月,其中既有“率隊搜山過古林”的列兵經歷,也有“帷幄帳中,決勝千里”的將帥人生,寫下了大量關于戰爭經歷的詩歌。朱德這種傳奇人生足以邁越古今“邊塞派”詩人的人生體驗,使得其描寫戰爭的詩歌成為文學史上描寫軍旅生涯、戰爭場景的翹楚之作。
抗日戰爭時期,朱德既指揮戰爭全局,又親臨戰場第一線,寫下了多首表現戰爭生活的詩歌:“從來燕趙多豪杰,驅逐倭兒共一樽”“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這既是抒發作者抗敵豪情的詩歌,也是抗日將士的心靈史?!短写焊小贰逗投匚渫酒呓^五首》《和郭沫若同志〈登爾雅臺懷人〉》等詩記述了抗戰初期艱苦生涯,相持時期軍民戰斗生產,反封鎖,以及抗戰后期國民黨軍隊豫湘桂戰役大潰敗等歷史,形象生動而又概括地記錄了抗戰三個時期的歷史,是具有典型性、全局性的史詩。
解放戰爭時期,朱德寫下的詩詞以《感事八首用杜甫〈秋興〉詩韻》為代表,是名副其實的戰爭史之作。陳毅曾給長子講起朱德的這首詩,滿懷深情地說:“這組詩出自戰場總司令的手筆,是歷史研究的珍品?!边@組詩高屋建瓴地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反攻的偉大歷程,其中既有對戰況戰景的概括描寫,如《冀中戰況》寫道,“滄州戰罷歸來晚,閑眺滹沱聽暮砧”,又有對華北戰場中幾個重要戰役的具體描繪,如《攻克石門》寫道,“石門封鎖太行山,勇士掀開指顧間”,同時還有對南征北戰中各個戰場將領的寄語,如《寄南征諸將》寫道,“南征諸將建奇功,勝算全操在掌中”?!都臇|北諸將》寫道,“南人北去自逶迤,轉戰遼陽入嶺陂”,從而構成一幅如火如荼的解放戰爭歷史畫卷。詩風豪邁磅礴,又頓挫沉郁,有“史筆”風范。
朱德的詩與他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命運密切相關,緊扣時代脈搏,真實地反映了近現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中廣闊的社會現實,詩中有史,寓史于詩,達到了詩史交融的境地。朱德的詩,是軍史之作、黨史之作、戰史之作,是大氣磅礴的英雄史詩。(作者:郭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