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dx5wh"><nobr id="dx5wh"><track id="dx5wh"></track></nobr></code>
    <object id="dx5wh"></object>
      •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 1.jpg
    2. 黨建網 > 黨建要論
      南泥灣精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光輝旗幟
      發表時間:2023-03-10 來源:2023年第3期《黨建》雜志

       

      南泥灣精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光輝旗幟

      畢遠佞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重溫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在延安的崢嶸歲月,強調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南泥灣精神是以八路軍第三五九旅為代表的陜甘寧邊區軍民,在大生產運動中所孕育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黨領導的陜甘寧邊區人民和軍隊克服困難、奮發圖強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的集中體現,是人民軍隊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南泥灣精神的形成

        偉大的時代鑄就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時代。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中,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扭轉了中國前途命運,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

        陜甘寧邊區開展的大生產運動推動形成了南泥灣精神。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后,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侵略者對我們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和殘酷“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不準一斤棉花、一粒糧食、一尺布”進入邊區。敵人的軍事包圍和封鎖加上連年自然災害,給根據地造成極大困難。正如毛澤東所說:“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蹦芊翊蚱茢橙说能娛逻M攻和經濟封鎖,成為關乎根據地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為此,黨中央和毛澤東及時發出“自力更生”的號召,領導邊區軍民團結一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三五九旅的軍墾屯田鑄就了南泥灣精神。南泥灣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當時是一片荒山野嶺,人煙稀少。當年的歌謠這樣描述:“南泥灣呀爛泥灣,荒山臭水黑泥灘。方圓百里山連山,只見梢林不見天。狼豹黃羊滿山竄,一片荒涼少人煙?!?941年3月,三五九旅在“一把镢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口號的鼓舞下,浩浩蕩蕩開赴南泥灣墾荒屯田。經過三年奮戰,把荒無人煙的“爛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的好江南”。三五九旅指戰員們是南泥灣的開發者、建設者,他們戰天斗地、艱苦奮斗,不僅創造了豐碩的物質成果,而且孕育、鑄就了光照千秋的南泥灣精神。

        黨的領袖指引和培育了南泥灣精神。南泥灣精神是在毛澤東、朱德的培育倡導下形成的。1939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召開的生產動員大會上發出了“自己動手”的號召,吹響了陜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號角。朱德多次親赴南泥灣考察調研,認為南泥灣是延安南大門,在這里屯兵有戰略價值,而且南泥灣土、肥、水均有,適合開荒種地,建議調三五九旅屯墾南泥灣,實行軍墾屯田,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并親自指導南泥灣的開發工作,推動大生產運動,培育和倡導南泥灣精神。中共中央西北局贊揚三五九旅是大生產運動中的一面旗幟,是“發展經濟的前鋒”。

        

      南泥灣精神的科學內涵

        南泥灣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在困境中奮起、在艱苦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其核心和特質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主要內容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艱苦斗爭、奪取勝利。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是自力更生的生動寫照。自力更生重在“更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凸顯了自信、自立、自強的氣概,展現了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創造能力。

        聽黨指揮、勇當先鋒。1937年8月,紅六軍團等合編為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第三五九旅,隨后三五九旅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后奉命回師陜甘寧邊區,擔負河防任務。在形勢變化、任務轉換后,三五九旅指戰員們始終聽黨指揮、英勇善戰,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一切為了抗戰、一切為了前線”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大生產運動之中,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光榮任務。

        自己動手、戰勝困難。初入南泥灣,三五九旅的戰士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缺乏生產工具。他們披荊斬棘,打窯洞、建平房,挖野菜、打野味,跋山涉水背糧運鹽,開爐煉鐵自制工具,依靠自己的雙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解決吃、住、穿、行、用等基本生存問題,1943年就做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錢”,達到糧食、經費全部自給。

        踐行宗旨、服務人民。三五九旅開進荒無人煙的南泥灣,不與民爭地,根據1945年1月8日《解放日報》報道,三五九旅四年來在南泥灣耕種了三十五萬四千多畝土地,收了三萬七千余石糧食。除全部自給外,還向政府繳納公糧一萬石,創造了有史以來部隊不吃公糧而向政府繳公糧的人間奇跡。傳唱至今的《南泥灣》,就是人民對大生產運動、對三五九旅開發南泥灣、對黨和人民軍隊發自內心的稱贊和頌揚。

        艱苦斗爭、奪取勝利。艱苦斗爭、奪取勝利,是艱苦奮斗的生動寫照。艱苦奮斗重在“奮斗”,艱苦奮斗不僅是工作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境界、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艱苦斗爭、奪取勝利彰顯了不畏艱難、銳意進取的意志品格,體現了堅韌不拔、頑強拼搏、開拓向上的精神風貌。

        艱苦奮斗、奮發圖強。三五九旅發出“不讓一個人站在生產戰線之外”的號召,所有機關人員全都編入生產組織參加生產勞動,女戰士、家屬也毫不示弱。班與班、排與排、連與連等廣泛開展勞動競賽,場面如火如荼,涌現出大批勞動英雄。為做好節糧工作,戰士們由吃小米飯改為吃“豆雜雜”“饸饹飯”“和合飯”,每連一個月可節約糧食一千余斤。這些經驗在邊區得到廣泛推廣,使艱苦樸素、克勤克儉、厲行節約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在延安成為一種風尚。

        同甘共苦、共克時艱。開荒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頭道關。三五九旅在開荒生產中的口號為:“干部以身作則,不是指手畫腳,而是動手動腳?!甭瞄L王震帶頭參加開荒,不管工作多忙都會擠出時間參加勞動,就連下部隊檢查工作,也總是一把镢頭一身泥。七一八團政委左齊在抗日前線失去了右臂,不能參加開荒,有空就幫炊事員燒水做飯,還經常挑著擔子到山上給戰士們送水。模范的黨員干部帶出一大批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將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不斷推向高潮。

        開拓創新、敢為人先。陜甘寧邊區率先開展的大生產運動,是黨的歷史上的一大創舉。三五九旅在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創新性探索。一是組織形式創新,成立官兵自愿入股的“軍人合作社”,由管理委員會統一領導、統一分紅。二是經營方式創新,建起農業、工業、運輸業與商業等較完備的勞動經營體系,滿足了軍民消費需求,為發展邊區經濟探索了新路徑。三是領導方法創新,重視精神引導,開展勞動競賽,用勞動產品進行物質獎勵。毛澤東曾高度評價:“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跡,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p>

        

      南泥灣精神的時代價值

        南泥灣精神鑄造了新型黨政軍民關系,成為鼓舞抗日軍民戰勝困難的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超越時空的恒久價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弘揚南泥灣精神是黨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永葆生機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一個具有長期奮斗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黨,也是一個緊跟時代步伐、善于與時俱進的黨。黨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結合時代條件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比娼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為全黨樹立了光輝榜樣。奮進新征程,全黨只有牢記“三個務必”,傳承好發揚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勇于推進自我革命,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弘揚南泥灣精神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三五九旅以南泥灣精神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也鼓舞幾代中國人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奮進新征程,為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既以創新引領時代發展,同時要教育引導全黨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腳踏實地、苦干實干,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斷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賦予南泥灣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弘揚南泥灣精神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迫切需要。團結就是力量,奮斗才能勝利。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延安時期,黨牢記根本宗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以頑強的斗爭精神和高超的斗爭本領,靠小米加步槍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用偉大奮斗創造了百年偉業,也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眾^進新征程,弘揚南泥灣精神,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span>作者系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網站編輯:王博
      黨建網出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