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dx5wh"><nobr id="dx5wh"><track id="dx5wh"></track></nobr></code>
    <object id="dx5wh"></object>
      •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 1.jpg
    2. 黨建網 > 視頻新聞
      塔吉克族人一家三代戍邊 用忠誠書寫愛國情懷
      發表時間:2023-09-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二〇〇八年九月七日,巴依卡在紅其拉甫吾甫浪溝巡邏途中小憩。

        王 烈攝(新華社發)

        2010年9月24日,拉齊尼在邊境線巡邏時,冒著風雪嚴寒在吃午飯。

        王 烈攝(新華社發)

        在巴依卡老人家中拍攝的拉齊尼塑像。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當問到巴依卡老人是不是每天都佩戴中國共產黨黨徽時,巴依卡老人頓時來了精神,他說:“我成為黨員30年,這些年一直把黨員徽章戴在胸前,時刻提醒自己,我是黨員,一刻也不能懈怠?!?/p>

        巴依卡老人在接受采訪時說:“邊境線是中國的邊境線,紅其拉甫是中國56個民族的紅其拉甫,我們的56個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p>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2009年3月6日,拉齊尼牽著牦牛踏著厚厚的積雪在邊境線上巡邏。

        王 烈攝(新華社發)

        2014年9月25日,拉齊尼趴在陪伴自己巡邊10年后身負重傷犧牲的白牦牛身上,非常難過。

        王 烈攝(新華社發)

        在新疆喀什第二中學,拉齊尼的女兒都爾汗·拉齊尼和弟弟拉迪爾·拉齊尼聊天,鼓勵弟弟要好好學習。

        新華社記者 王 菲攝

        拉齊尼的姐姐阿依木汗·巴依卡親吻弟弟拉齊尼的照片。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村里的年輕人前來幫助巴依卡老人采摘家里種植的雪菊。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在祖國西陲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9月正是旅游旺季,各地游客絡繹不絕,不少游客前往“時代楷?!崩R尼·巴依卡生前的家參觀慰問。拉齊尼的父親——71歲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老人時常會向大家介紹他們一家三代人守邊護邊的經歷。

        生活于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兒女,素來心中懷有“家是塔縣,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的愛國守邊精神。巴依卡老人便是這樣一位護邊員。老人一家三代70年接續守邊護邊、愛國奉獻的壯舉感動了無數國人。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于帕米爾高原東麓,邊境線漫長,地勢險要、環境惡劣。其中,紅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溫低于零下40攝氏度。70多年前,巴依卡的父親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成為當地第一位“牦牛向導”,并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

        1972年,凱力迪別克再也走不動了,將擔子交給了兒子巴依卡。2004年,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從戍邊38年的父親巴依卡手中接過趕牦牛的鞭子,開始行走在千里邊境線上。巴依卡告訴兒子:“我走不動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續下去?!?/p>

        “父親告訴我,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家和牛羊?!崩R尼生前說過,“我們是不穿軍裝的邊防衛士,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币淮忠淮膰谕性诟咴匣仨?。

        2021年1月4日,為解救落入冰窟的孩子,41歲的拉齊尼不幸英勇犧牲。拉齊尼犧牲之后被國家追認為烈士。拉齊尼的一雙子女目前在新疆喀什第二中學學習,祖輩愛國戍邊的情懷,也深深影響著他們。

        被稱為“帕米爾雄鷹”的英雄拉齊尼雖已離去,但是他們一家三代的愛國奉獻精神仍然在高原上常駐,戍守邊疆的一代代“雄鷹”還將接過祖輩的接力棒,守衛祖國山河。

      網站編輯:穆 菁
      黨建網出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