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dx5wh"><nobr id="dx5wh"><track id="dx5wh"></track></nobr></code>
    <object id="dx5wh"></object>
      •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 1.jpg
    2. 黨建網 > 理論強黨
      積極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發表時間:2023-03-10 來源:黨建網

      積極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何自力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202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講話時提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旨在保證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安定和諧,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我們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意義,提高防范和化解經濟金融風險的自覺性,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一是牢固樹立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意識,防止經濟脫實向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世界發展大勢,對實體經濟、房地產業、金融業各自的發展定位作出了明確界定,這就是:強調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經濟競爭力;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必須嚴格規范房地產發展;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也是防范和化解經濟和金融風險的根本戰略。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弱,經濟虛擬化和脫實向虛就難以避免,就容易引發經濟和金融風險。為此,我們要大力加強和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不斷鞏固和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著力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提高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和創新力,切實降低制造業要素成本,提高制造業贏利水平,為避免經濟虛擬化、防止脫實向虛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二是加強金融監管,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為此,要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為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服務;要引導金融機構把更多資源投向實體經濟重點領域,滿足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要著力抓住人、錢、制度這三個監管關鍵環節,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結算機制,實時動態監管線上線下、國際國內的資金流向流量;要完善規范金融運行的制度體系,確保金融系統良性運轉;要把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加強對金融機構高管、主要股東資質審核和行為監管,有效隔離產業資本和金融風險;要統籌好防范重大金融風險和道德風險,壓實各方責任,及時加以處置,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要創新完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做到懲治金融領域腐敗和處置金融風險同步推進、嚴肅追責和追贓挽損同步推進、建立制度和強化制度執行同步推進。

        三是切實規范房地產業,推動房地產有序發展。房地產對經濟增長、就業、財稅收入、居民財富、金融穩定都具有重大影響,規范房地產業定位,推動房地產有序發展,是防范房地產業發生系統性風險的重要保證。為此,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戰略定位,堅決遏制和克服房地產金融化,防止房地產成為脫實向虛的助推器,消除多年來“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發展模式弊端,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要認真貫徹“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房地產工作重點,防止風險向金融領域擴散,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正確處理防范系統性風險和道德風險的關系,做好風險應對各項工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要因城施策,著力改善預期,擴大有效需求,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支持落實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要鼓勵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要著力做好住房體系建設、租購并舉、保障租房群體享有公共服務權利、健全配套服務等基礎性工作,推動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并行發展。

        四是切實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防范債務危機。地方政府是中央制定的各項重大國家發展戰略的具體實施者,負有發展地方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責任,適度舉債對于帶動地方有效投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發揮地方舉債的積極作用,必須對舉債行為進行嚴格規范,防止發生債務危機,確保經濟社會穩定安全。為此,要壓實省級政府防范化解隱性債務主體責任,加大存量隱性債務處置力度,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要嚴格地方建設項目審核,嚴格管控新增項目融資;要著力加強風險源頭管控,硬化預算約束,嚴堵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要穩步推進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和法定債務合并監管,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要禁止各種變相舉債行為,防范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平臺化”;要加強對融資平臺公司的綜合治理,推動分類轉型;要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依法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合理分擔風險;要嚴格規范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行為、政府購買服務的邊界,提高透明度;要強化監督約束機制,實行終身問責制,堅決查處問責違法違規行為;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穩步推進地方稅體系建設,夯實地方基本財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五是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為資本設置“紅綠燈”。要防范和化解經濟和金融風險,必須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反資本無序擴張立法,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為此,要加強新的時代條件下資本理論研究,深入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點和行為規律,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要從現階段我國國有資本、集體資本、民營資本、外國資本、混合資本等資本形態多樣、規模不斷擴大、主體更加多元、影響力不斷增強的特點出發,對各類資本在性質上進行清晰定義、在定位上做出明確劃分,在此基礎上規范和引導各類資本健康發展;要健全資本發展的法律制度,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的監管執法;要全面提升資本治理效能,健全事前引導、事中防范、事后監管相銜接的全鏈條資本治理體系;要加強資本領域反腐敗,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堅決打擊以權力為依托的資本逐利行為;要從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構筑立體化、綜合性、全覆蓋的市場監管網絡體系。規范資本和引導資本發展,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有利于保護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有利于維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持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和發展活力;有利于優化提升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從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促進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網站編輯:孟雅睿
      黨建網出品

      友情鏈接